发布者:四川极速快3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0-26 09:49:13 阅读:0
10月24日15时52分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燃,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
24日晚,南京消防在其官方微博通报上述情况,通报还表示,现场救援工作已全部结束,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根据互联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显示,爆燃引发了浓烟,实验室内出现火光,不少学生从大楼里跑出。
截至发稿时,事故原因尚未公布。数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表示,目前学校实验室基本都已封闭,暂停实验。
高校实验室事故时有发生
梳理公开报道发现,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时有发生,并多次出现人员伤亡。仅今年以来,此次事件外还发生过多起。
2021年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实验室,一博士生在用水冲洗此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时发生炸裂,玻璃碎片刺穿该生手臂动脉血管,后送往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
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一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火情,现场一名博士后实验人员头发着火,送医后诊断为轻微烧伤。
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一名研究生当场死亡。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时发生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后调查组认定,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人员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2016年9月21日,位于上海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2名学生受重伤,1名学生受轻微擦伤。事后调查发现,三名学生实验时均未佩戴护目镜等防护装备,且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同时学生导师和校方未尽到安全管理职责。
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一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现场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董继业、马参国等人于2016年发表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一文对2010年至2015年间发生在国内的46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类型主要有火灾、爆炸、中毒、感染、腐蚀灼伤这5类。其中,火灾、爆炸事故共计42起,占事故总数的91%,是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事故发生地点集中在化学、生物、电气、医学实验室,以及危险化学品库房。其中,发生在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共计37起,占事故总数的80%。”上述论文表示。
2019年1月4日,国务院安委办召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议,要求深刻吸取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事故教训,进一步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落实。
会议指出,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着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危险物品安全管理不到位、实验人员违规操作、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
实验室安全管理仍需加强
由天津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黄坤、李彦启于2015年发表的论文总结了高校实验室存在的6大问题:1.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意识淡薄;2.安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3.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4.资金投入不足;5.危险化学品管理欠规范;6.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乏统一规划。
查询发现,此次发生事故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于2007年印发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该文件规定,实验室应对各类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意识教育、急救知识和安全技术培训。各类人员应在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和掌握相应操作规程,并经实验室考核认定和签订安全责任书后,方可开始实验操作。实验教师应将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教育列为授课内容并在实验开始前向学生讲解。多位受访高校学生也表示,在学期初进入实验室之前,学校都会开展相关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课程,课程结束后还会安排考试。具体的实验操作行为规范和安全意识的养成,更多依赖于日常实验过程中不断去训练和强化。
实验室的火灾情况虽然比较少,也需要掌握自救方法,需要掌握实验室发生火灾的自救方式;实验室发生火灾虽然比较少,但一旦发生就会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损失。为了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必须充分认识灭火的危险性,重视掌握灭火方法和逃生技巧,并能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将火灾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因此,只要能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消除可燃物或将可燃物的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或者隔离氧气或充分减少氧气量,或者把可燃物冷却到燃点以下,燃烧就会终止。